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年前 1.3K+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开篇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奇语发端,苏轼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尽显豪放之态,同时表达出对宇宙奥秘的探寻。“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进一步深化这种对未知的思索,体现出词人的浪漫情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既流露出他对超脱尘世、回归仙境的向往,又表达出对人间生活的留恋,反映出词人内心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结。“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最终他还是觉得在人间伴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更为实在,这是对人间生活的肯定。

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的移动,从楼阁到窗户,照着失眠之人,借景抒情,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做铺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词人对月亮发出质问,看似无理,实则饱含着对亲人的思念和不能团聚的遗憾。随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以豁达之语将个人情感升华到对人生普遍哲理的认知,把自然现象与人间世事相联系,说明世间万物难以完美,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令人赞叹。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由对自身遭遇的感慨转向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境界开阔,情感真挚,表达出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的豁达心境,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整首词情感跌宕起伏,既有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又充满了对人间真情的珍视,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水准和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推荐阅读

1年前

1543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年前

1943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年前

1716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2年前

1561

三五七言

长相思兮长相忆 , 短相思兮无穷极

2年前

1470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2年前

1411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1年前

1485

雨霖铃·寒蝉凄切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7个月前

775

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