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年前 1.2K+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

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上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开篇便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词人不被外界干扰,悠然前行,“吟啸”二字更增添了几分潇洒与豪迈。“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以竹杖芒鞋与马作比,突出了词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谁怕”二字掷地有声,尽显无畏精神。“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全词的核心,它不仅是对眼前风雨的态度,更是对人生中种种困境的一种坦然接受与超脱,表达出词人历经沧桑后,对生活的一种淡定与从容。

下阕,“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描绘出雨后初晴的景象,春风微冷,斜阳相迎,在写景中蕴含着人生的起伏变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走过的风雨之路,词人领悟到无论是风雨还是天晴,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不必过于执着。这种豁达超脱的心境,将全词的境界进一步升华,体现出苏轼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超脱的人生态度,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推荐阅读

2年前

1764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年前

1725

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年前

1512

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个月前

782

劝学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年前

1879

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6个月前

487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2年前

1861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年前

1058

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