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离合总是无情,任凭阶前雨声,点滴到天明。

1年前 1.4K+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

少年时在歌楼上听雨,红烛昏暗,罗帐轻摇。 

壮年时在客船中听雨,江面宽阔,云层低垂,孤雁在西风中哀鸣。 

如今在僧庐下听雨,鬓发已斑白如星。 

悲欢离合总是无情,任凭阶前雨声,点滴到天明。

赏析

《虞美人·听雨》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代表作,通过听雨这一主题,串联起词人一生的三个阶段,展现了人生的变迁和情感的沉淀。

上片“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描绘了少年时的无忧无虑,歌楼上的红烛和昏暗的罗帐,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则转向了壮年时的漂泊与孤独,江面宽阔,云层低垂,孤雁在西风中哀鸣,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下片“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述了词人晚年的心境,僧庐下的听雨,鬓发已斑白如星,透露出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则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悲欢离合总是无情,任凭阶前雨声,点滴到天明,词人已看淡一切,任由雨声伴随着自己的思绪,直至天明。

蒋捷通过《虞美人·听雨》,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把人生的变迁和情感的沉淀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宋词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推荐阅读

1年前

1444

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年前

1411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7个月前

862

别董大二首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年前

1671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年前

1629

赤壁赋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年前

1429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年前

1189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个月前

928

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